11.7 ST段监护
ST段监护
■ ST段监护功能默认设置为“关”,此时监护仪不进行ST段分析。用户可以在需要时把它设置为“开”。
注意
在打开ST段分析时,监护仪将处于“诊断”方式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改变为“监护”或“手术”方式,但此时ST段数值已严重失真。
■ ST段算法可以在用户指定的导联上测量ST段的抬高或压低,相关的ST测量结果以数字;
■ 显示在参数区ST处,并可以打开“趋势图回顾”和“趋势表回顾”观看其以图形和表格方式显示
■ ST段测量值单位:毫伏(mv);
■ ST段测量值的范围:-0.6毫伏~ +0.8毫伏;
■ ST段测量值的含义:正数表示抬高,负数表示压低;
在“ECG设置”菜单中选择“ST段分析”项,进入如下图所示菜单。
ST段分析菜单
ST分析结果的报警设置
■ ST段分析:此开关用来设置ST段分析的状态,当开关打开时,才能进行ST段分析。
■ ST报警:选择“开”则在ST分析结果报警时进行报警提示及存储,选择“关”则不报警,并在屏幕参数区ST旁提示“”。
■ 报警记录:当设置为“开”时,系统会启动记录仪,进行报警记录。
■ 报警级别:用于设置ST报警级别。有三个选项,分别为“高”、“中”、“低”。
■ 报警高限:用于设置ST段报警的高限,最大高限值为+0.8,最小高限值必须高于所设低限值的0.01。
■ 报警低限:用于设置ST段报警的低限,最小低限值为-0.6,最大低限值必须低于所设高限值的0.01。
报警上下限的调整范围如下:
最高上限 | 最低下限 | 单次调节量 | |
ST | +0.8mv | -0.6mv | 0.01mv |
■ ST默认点:点击此项,进入ST默认点设置窗口,对ISO和ST两点的值进行设置。
1)ISO(基点):设定基线点。
2)ST(起点):设定测量点。
ISO、ST是ST段的两个测量点,这两个测量点都可调整。
设定ST测量点的参照点是R波峰点(如下图)
每一次心搏综合波的ST测量值是此波与两个测量点的相交处间的垂直距离。
注意
如果病人的心率或心电波形有明显的变化,则需要调整ST测量点,方法如下:
■ 调整ISO、ST的方法
通过上/下键来调整值。
在进行ST段测量点的设定时,打开“ST默认点”窗口,此时窗口中显示的是QRS波群模板(如果通道未打开,提示“ST分析开关没开”,窗口中ISO线和ST线的位置是可以调整的,点击[ISO+]、[ISO-]、[ST+]或者[ST-]即可。
注意
ST段分析时不考虑异常的QRS波群。
ST段测量中可能发生的生理报警、技术报警及注意信息如下表所列。
生理报警:
提示信息 | 引发的原因 | 报警级别 |
ST过高 | ST段测量值高于设定的报警高限 | 用户可选 |
ST过低 | ST段测量值低于设定的报警低限 | 用户可选 |
技术报警:
提示信息 | 引发的原因 | 报警级别 | 对策 |
ST报警限错 | 功能安全性故障 | 高 | 停止使用ST段报警功能,通知生物医学工程师或本公司维修人员 |
提示信息(包含一般报警信息):
提示信息 | 引发的原因 | 报警级别 |
ST测量超界 | ST段测量值超出测量范围 | 高 |
11.8 ARR心律失常监护
心律失常分析
心律失常分析用于临床上监护婴儿与成人病人的心电,检测心率变化与室性早搏、保存心律失常事件及产生报警信息。心律失常分析可以用于监护起搏及非起搏病人。有资格的人可根据心律失常分析来评价病人的状况(如心率、PVCs(室性早搏)频率、节律和异常心跳)并以此给予相应的诊治。除了检测ECG的变化外,心律失常分析亦能监护病人并给出适当的报警。
■ 系统的心律失常监护功能缺省为关闭状态。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此功能。
■ 心律失常监护功能可以通过对心律失常和心跳异常的测试和分类,提醒医生对病人心律的注意,并进行报警。
■ 本监护仪可以进行13种心律失常分析。
■ 在进行心律失常分析时,系统会把最近60个报警事件(报警前后4秒的单道ECG波形)存储下来,操作者可以通过本级菜单对心律失常事件进行编辑。
在“ECG设置”菜单中选择“心律失常分析”项进入下面所示子菜单:
心律失常分析菜单
■ ARR分析:监护时选为“开”,缺省为“关”。
■ PVCs报警:选择“开”则进行报警提示及存储,选择“关”则不进行PVCs报警,并在屏幕参数区PVCs旁提示“”。
■ PVCs报警记录:选择“开”则在PVCs报警发生时进行记录仪输出
■ PVCs报警级别:有“高”、“中”、“低”三个选项。“高”表示最严重的PVCs报警。
■ 心率失常自学习:按此键触发一次学习过程。
■ PVCs报警高限:当PVCs超出此高限时就进行报警。
报警高限的调整范围如下:
最高 | 最低 | 单次调节量 | |
PVCs | 30 | 1 | 1 |
■ ARR报警设置:设置心律失常报警。
选择“快速设置所有”弹出此子菜单。
用户可以选择“打开所有报警”使各种心律失常的报警设为“开”,选择“关闭所有报警”使各种心律失常报警设为“关”。同样,“打开所有报警记录”可使报警记录开关全部设为“开”,“关闭所有报警记录”可使报警记录开关全部设为“关”。“置所有报警级别为高”可设定各种心律失常的报警级别为高,“置所有报警级别为中”可设定各种心律失常的报警级别为中,“置所有报警级别为低”可设定各种心律失常的报警级别为低。
■ 心律失常回顾:选择此项可查看病人的心律失常信息。
窗口中列出了最近存储的心律失常事件。
上/下页:观察其他页的心律失常事件列表。
前后一个:移动光标,选择列表中的心律失常事件。
波形:按下此键,在窗口中显示选定心律失常事件的波形、发生时间及此刻的参数。
重命名:更改光标选中的心律失常事件名称。选中此项,在弹出的子菜单中选择新名字。
■ 选中一个心律失常事件,点击“波形”,可弹出“心律失常回顾”窗口:
在心律失常波形回顾窗口:
上/下一页:观察其他心律失常事件波形。
左/右移:观察心律失常事件全部8秒波形。
记录:将显示的心律失常事件波形在记录仪上输出。
:返回心律失常事件列表窗口。
注意
如果心律失常事件多于60个,监护仪将保留最新的而舍弃最早发生的。
心律失常报警
当出现心律失常时,系统就会报警,此时如果“报警开关”打开,则会发出报警声,同时报警灯闪亮;如果“报警记录开关”打开,则会输出报警记录(报警发生前后各4秒所分析的通道的心电波形)。
与心律失常分析相关的报警或提示信息如下表所列:
生理报警:
提示信息 | 适用病人类型 | 发生条件 | 报警级别 |
停搏 | 全部 | 连续4秒无QRS波 | 用户可选 |
室颤/室速 | 非起搏 | 连续4秒钟的颤动波或者连续室性搏动大于成串的室性搏动个数上限(大于等于5个),其R-R间期小于600ms | 用户可选 |
多发室早 | 非起搏 | 成串室早个数大于等于3,小于5 | 用户可选 |
两个室早 | 非起搏 | 两个连发室早 | 用户可选 |
室早二联 | 非起搏 | 室早二联律 | 用户可选 |
室早三联律 | 非起搏 | 室早三联律 | 用户可选 |
R ON T | 非起搏 | 心率<100,RR间期小于1/3平均间期,其后有一个代偿间期,长度为1.25×平均R-R间期(下一个R波提前到上一个T波上时) | 用户可选 |
单个室早 | 非起搏 | 不属于以上类型的单个室早 | 用户可选 |
心动过速 | 全部 | 连续5个QRS波,RR间期小于0.5s | 用户可选 |
心动过缓 | 全部 | 连续5个QRS波,RR间期大于1.5s | 用户可选 |
漏搏 | 非起搏 | 在心率小于100次/分的情况下,平均RR间期的1.75倍时间内,未检出心搏;或在心率大于100次/分的情况下,1秒钟内未检测到搏动 | 用户可选 |
起搏器未起搏 | 起搏 | 在平均RR间期1.75倍时间内无QRS波及其搏脉冲(只对带起搏器的病人而言) | 用户可选 |
起搏器未俘获 | 起搏 | 在有起搏脉冲的情况下,平均RR间期1.75倍时间内无QRS波(只对带起搏器的病人而言) | 用户可选 |
适用病人类型:“全部”是指既可以对带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心律失常分析,也可以对不带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心律失常分析。
“非起搏”:是指只能对不带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心律失常分析。
“起搏”:是指只能对带起搏器的病人进行心律失常分析。
提示信息:
提示信息 | 引发的原因 | 报警级别 |
ARR正在学习 | 为进行ARR分析所需的QRS波模板正在形成中 | 无报警 |